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下设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2003年开设)、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2007年开设)、汽车服务工程(2009年开设)、机械电子工程(2016年开设)、智能制造工程和机器人工程(2020年开设)六个本科专业。2021年,学院获批机械硕士专业学位点,2023年开始招生。
学院目前共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353人、研究生13人,学生规模位居全校第四。共有教职工49人,专任教师36人,其中正高职称6人,副高职称11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6人,在读博士6人。
2018年以来,学院坚持“改专业、创特色,重实践、提质量,凝学科、强科研,建硕点、升层次,拓岗位、促就业”的发展思路,把握“以人才引育为保障,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工程技术为主线,以技术型人才培养为重点,以适应社会需求为努力方向”的发展举措,紧盯“立足天水、服务甘肃、面向全国,努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发展目标,通过“转型发展”到“高质量发展”,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第二次党代会以来,学院在学校及各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抢抓机遇、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在全院教师及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系列成就。
学科专业建设与时俱进
学院积极完善升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依据机械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紧扣技术型现场工程师的职业要求,采用“岗位→能力→知识→课程→方案”的倒推机制,对各专业培养方案不断进行修订完善,做到了每两年对各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一次全面修订;持续优化课程结构。以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梳理知识体系,优化课程结构,增加创新创业模块,突出对学科知识的应用性和创新性;狠抓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获批省级一流专业,《材料科学基础》《机械设计基础》《机电传动控制》《汽车构造》《发动机拆装实训》等课程获批省级一流课程。学院教师获批“教育厅教学成果培育项目”2项,“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项。获批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获批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程思政项目等29项;学院稳步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定期开展教师教学比赛,形成以赛促改、以赛促建、以赛促教的常态,2名教师参加“甘肃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获省级三等奖。学院重视专业建设和改造升级,教师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探讨教学模式改革,交流课程知识更新,促进教学质量提升。2020年6月,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学士学位审核评估顺利通过专家评估,申报并获批“智能制造工程”和“机器人工程”两个新工科,两个新专业的开办,标志着学院的专业改造有了新突破,新工科建设有了新起点。
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学院高层次人才引进成效显著,师资队伍的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学院紧抓转型发展关键问题,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工作,2018年以来,新引进博士4名,企业正高级工程师2名,高级工程师2名;教师学历提升热情高涨。学院鼓励并支持中青年教师攻读博士研究生,2018年以来,学院已有7名教师攻读博士研究生,1名教师已毕业回校工作;教师职称结构不断趋于合理,晋升教授2人、副教授4人;学院教师数量逐年增加,新增各类教职工14人。
对外交流合作持续深化
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充分发挥学校承载行业聚合和企业主体作用,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助力“技能甘肃”打造,落实学校服务地方企业需求、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思路,拓宽校企合作渠道,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先后和天水星火机床有限责任公司、甘肃海林中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水电气传动集团有限公司、天水华天集成电路包装材料有限公司、天水华圆制药设备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天水锻压机床有限公司等企业广泛开展了校企交流与合作,并与多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框架协议。
学院加入了由天水星火机床有限公司牵头发起,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产业链配套企业等20多家单位组成的甘肃省高档数控机床创新联合体;联合地方企业成立了“永利总站ylzz55智能装备制造产业研究院”;联合天水星火机床有限责任公司分别获批甘肃省科技计划(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甘肃省教育厅产业支撑项目1项;联合天水电气传动研究所集团有限公司获批甘肃省教育厅产业支撑计划项目1项,三个项目共获批经费110万元;联合甘肃电气科学研究院,主持编写团体标准《高过载能力变压器》(T/GES 001—2023)和《柱上断路器系统》(T/GES 003-2023),通过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审核发布。
学生实习就业稳中向好
近年来,学院通过学生选企业和企业选学生的双向选择方式,积极推行实习就业一体化工作。先后有300多名学生在上海纳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天瑞重工有限公司、蜂巢传动系统(江苏)有限公司、人本集团、宝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等实习企业就业;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明显提升,近年来毕业生年终就业率均在93%以上,全校排名保持在前三。同时,学院考取研究生和签订三方协议的毕业生占比逐年升高,2021年,学生考研率高达16.98%;学院毕业生综合评价普遍较好。毕业生跟踪调查显示,多数毕业生已成长为单位骨干、中层领导或部门负责人等。优秀校友有2007届机械专业毕业生张永燕(现为西安工程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导,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审专家)、张利军(现就职于日资企业牧田<中国/昆山>有限公司,担任副经理,日企评级高级工程师)、程亚亚(现任重庆气体压缩机有限公司<国有控股>副总工程师、正高级工程师)、李建锋(现任职于现为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转向架设计主管、正高级工程师)等;2009届机械专业毕业生高静波(现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二十五团党委副书记、团长)等;2011届材料专业毕业生于军(现任中国航天科工六院210所试验筛选中心主任)、王俊瑞(创建正和阳光有限公司,任总经理)等;2012届毕业生吴文杰(创建宁波菲德远模具加工有限公司,任总经理)、李阳(创立甘肃优稳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任总经理)等;2013届机械专业毕业生范仲雄(现任新疆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天池英才)等。
学科竞赛及创新创业捷报频传
学院鼓励并支持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学生综合能力提升效果显著。在参加“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电子设计大赛、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等专业竞赛中获国家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省特等奖7项、一等奖11项、二等奖21项。获各级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42项,其中国家级7项、省级12项。
2018年以来,学院科研成果大幅提升,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科技厅项目11项、省教育厅产业支撑计划项目2项,其他各类地厅级项目22项。发表高级别论文31篇(CSCD及以上论文)。授权专利22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学院办学层次不断提升,2021年获批机械硕士专业学位点,2023年开始招生;学院注重学术交流活动,先后邀请西南交通大学、兰州大学、兰州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南大学、新西兰奥克兰大学、东北大学等国内外专家来校作专题学术报告20余场次。
审核:罗海玉
责编:周绪境
陈玉珍
编辑:黄亚珠
编审:罗文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