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龚倩倩,甘肃环县人,中共预备党员,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级思政专业。曾获国家励志奖学金、校级奖学金和校级“三好学生”荣誉称号,曾获得马克思主义学院第二届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优秀工作者、学风建设“先进个人”。通过了全国大学生英语四级考试、取得了高中政治教师资格证书、普通话二级甲等证书等,在2022年研究生入学考试中,成功考取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
人生格言:梦想足够你去粉碎所有的犹豫,没有横空出世的幸运,只有不为人知的努力。
龚倩倩说:“当选择考研的时候,这条路注定是孤独的,在这一年时间里,我见过清晨六点钟的太阳,途经过深夜十一点的路灯,也体验过中秋、国庆期间图书馆稀疏的人影。选择考研,会错过很多东西,会犹豫、会彷徨、会想要放弃,但我的精神世界是充实的。”
关于考研和就业
龚倩倩学姐说她是从去年3月份开始备考的,刚开始是看英语,背单词,因为专业是马克思理论,所以政治开始复习的时间相对迟了一些。提到考研初衷,她和很多的考研人一样,那就是想提高自己、充实自己、遇到更优秀的人,学习到更多的东西。
当我们好奇:“面对就业和考研,你是如何在两者之间做出选择的?”她说:“我想着是再上两年,因为我的年龄还小,毕竟这个专业不是很好就业,先通过考研提升自己,才可能会有更好的选择,这既是对自己的一个交代,也让自己有更多的成长。”她提到自己之前就有上自习的习惯,但是比较懒散,一般就是去教室里坐一坐看看书,但自从决定考研后,整个学习是有计划的,每天早中晚都会去图书馆上自习,不会像之前那样累了就不去了,学习可以说是变得有规律了。
关于专业和学校
谈到当初是怎么确定考研专业和考研学校时,她说:“选择考研专业很重要,我考的是本专业的研究生,目前学的是思想政治教育,考研时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考研学校是之前高考时就想报考的苏州大学,当时因为没有考上,在考研时也选了好多学校,听了舍友建议,‘既然要考,为什么不考一个自己喜欢的学校。’我在苏州大学和扬州大学之间做了选择,因为热爱,最终选择苏州大学,我想看看那个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的苏州是怎样的。”
报考苏州大学一方面是喜欢,另一方面是受到我们学校一位苏州大学毕业的老师影响,他就是王文东老师,王老师平时上课特别认真,我有看过一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原著,老师的观点和原著的功底都非常的深厚,哲学功底更是让人钦佩,这样非常优秀的老师,值得学习,是我们的榜样。
关于备考和效率
考研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它是对一个人综合能力的考验。首先学习时间长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要保证学习的效率,学姐分享了她的备考经验。她说备考要开始得早一点,因为到最后你总感觉不是你背不过,也不是你不会背,而是时间不够用了,建议专业课越早准备越好;英语在5月底6月初结束长难句复习,把单词过一遍,6月份就要投入到专业课的复习,还有英语真题都要开始练习。在作息上要规律,她是每天8点到图书馆,然后按自己的计划复习,12点多吃中午饭,午饭后不回宿舍,就在图书馆书桌上趴着休息会儿;学不进去了就玩会儿手机调节下心情,因为在图书馆的考研大环境中,大家一起学习很有氛围,而且互相激励效率也就高。
龚倩倩学姐说,她的大学生活中喜欢一个人走,一个人做喜欢的事情。在备考中,觉得最难的是冲刺阶段,那时正是疫情严峻的封校阶段,感觉压力挺大的,晚上休息经常会失眠,尤其是在最后感觉背过的知识好像就处于归零的状态了。拿到题完全不知道如何下手的感觉,我们这个专业很多的知识点都需要背,光是专业课就复习了3遍。一天,她在一个群里看到有人说:“你今年放弃了,你二战也会放弃。”然后想到自己已经复习了很多,再怎么也要坚持到底。她最终一直坚持到了考试时间,因为教室每天都有课,她的主要学习地点是在图书馆大厅里预约的座位,每天都如约去复习,或者去图书馆五楼阅览室背书,以至于她的小板凳,成了她那时最亲密的战友。
关于过去和将来
在本科期间除了学好专业课外,她说应该培养一些特长,在业余时放松一下。回顾大学生活,她最大的遗憾是参加活动比较少,特别后悔没有参加辩论社等锻炼口才这些方面的社团,即便参加社团也很少参加活动,就是想起来了才去参加一次。参加的活动少,感觉在社交和口才等方面是欠缺的,所以她建议学弟学妹多参加一些演讲、辩论赛这种可以锻炼口才和应变能力的活动,在考研复试中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学姐提到,将来最想做的事情是去旅行,在天水的这几年都没出去过,最远去过的就是西安,本来今年可能有时间,但因为疫情影响没有去,南方那边景色和家乡这边应该是不同的,想在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史迹名园中感受古韵今风。
龚倩倩学姐最想给师院学弟学妹们的建议是热爱和坚持,因为热爱才能把自己喜欢的事情做到极致,只有坚持才不会辜负你的付出,才可以得到你想要的结果。龚倩倩学姐很感谢母校的栽培,即使跨入崭新的平台,她也不会忘记母校对她的教诲,“明德新民至善”将永驻心间。希望学弟学妹们不要轻言放弃更不要轻易否定自己,她说:“我曾经也认为我可能做不到,但是坚持下来或许就有惊喜。”(学生记者:陈保频)
撰稿:陈保频
责编:周绪境
编辑:黄亚珠
编审:罗文研